世界的花磚-台灣文化資產的身世與歸趨

2022-10-29

你在這老房子裡所見到的每一塊花磚,都已經過長時間充分的論述和研究,受到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肯定,法國學者認為它是珍貴的文化表徵,日本人認為它象徵台日 歷史中物質工藝的轉移,台灣人認為它的普及是因廣義殖民時期海外富裕階級的遺 留,如今東南亞如新加坡等地都還視花磚建物為美麗的文化資產。就在這不起眼的老 街屋裡,每一塊花磚都獨一無二,一鑿一撬從舊時繁華的屋宇上卸下,破一片就少一 片,損失的是全人類。 

搶救花磚 在文化資產譜系上找到位置 

花磚本身作為聯合國肯定的文化資產已經無庸置疑,但是依法保存又牽涉到資源配給 和永續問題,翻閱台灣文資法,就有形、無形文化資產且還分門別類為許多項目,如 何妥善、結構式看待它的全體以幫助辨明?從工藝、建築、歷史分別來看,台灣花磚 的故事至少包括了三個重點:
 具有嘉義特色的城市老木屋
 複雜耗時的復原和復刻技術
 象徵接通世界貿易的物質工藝 

花磚博物館的建築前身曾是一座木材倉庫,註記著日治時期阿里山檜木產業的興榮, 使它帶有對「台灣木材之都」和「台灣柏樹之鄉」致敬的意味。除此以外,經營者徐 嘉彬、許志明等人更為它增添了歷史地位上的風華,指出此建築還曾是日治時期台商 所屬最大的計時器經銷商,著名畫家陳澄波曾以此為題,雕塑家蒲添生也在這裡催生 第一件作品。這些無形的人文特殊性確立了老(木)屋的價值,為花磚博物館的落腳處 帶來一筆補助,降低營運壓力,實質紓解了很多民營文化資財、場館都會面臨到的經濟問題,也獲得政府關注。畢竟,要安放這些無價之寶得有一個安穩合適的環境。 

另一方面,文化資產的工藝價值也值得探究,館內收藏 1915 年至 1935 年間台灣花 磚藝術品,把這一段殖民、貿易歷史的註腳留下以外,對於當時富裕人家審美、花磚 使用目的對形制的影響也有一番研究。而為了復原花磚工藝之美所投入的人力物力, 包括剝除、搬運、清潔、修復、研究、編列、展示,其複雜與耗費反而促使工作團隊 專精專一,突破了年代久遠的限制。 

凡是舊物,蒙上了歷史的外衣,就難免附著些難以注意的灰塵和微生物,例如黴菌。 館方特別把複雜的復原工程簡化、製作說明展示在牆面:
「首先用角磨機將瓷磚與水泥分開,然後處理黴菌——幾天內將瓷磚交替浸入水和化學 清潔劑中,每一片花磚大約需要 1~2 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修復。」 

經過多年的實驗,包括揣摩日本彩繪裝飾瓷磚模仿歐式琺瑯器的作法,以及各家製作 工廠的差異,終於找出了儘可能還原的作法,已經是台灣目前唯一有能力、有意願深入這門技藝的人。即使如此,團隊還是不得不承認:花磚復刻再造的工藝難度很高, 老師傅做的和新人就是不一樣,那種溫潤手工感、顏色還原和持久度,幾乎難以解釋 的在成果上展現差別。如今以機器製造居多,技術人才少,還能施作的老師傅且更少, 想揣摩數十年前的材料、手工作法,企圖還原舊時花磚令人著迷的美感,卻發現這門 手藝的精髓幾已湮沒,也是團隊不忍心放手的原故之一,近年日本媒體探究磁磚藝術時,也不得不承認要找復刻等級的工藝還得往台灣來,這個島嶼國家收藏了好多鄰近 大腕兒自己都遺忘擯棄了的價值,是海洋上的珍珠,更是珍稀生態與文化保存的重鎮。 

這或許也是日本與台灣在工藝上仍有不解之緣的原因,翻看老花磚後面往往還有當時 製造廠的珍貴紀錄,標誌著當時各家獨到的技藝、花磚的身世與資歷。對比象徵富貴 的花磚與阿里山上的檜木,日本人來,帶來躍進式的進步與階級炫富;日本人走,帶 走山野原生住民自己都沒發現價值的土地資產,也是那個時代的美麗與哀愁。台灣承 繼了日本本土也難再現的磁磚工藝、生長出具華人象徵符號系統的語彙,日本在文獻 上還記載著磁磚工藝發展的軌跡,研究者從中梳理出它所經歷,象徵世界史中貿易、 殖民、物質工藝發達的一頁精彩: 

花磚身世

  • 公視新聞部《獨立特派員》團隊拍攝《花磚而生》紀錄片,片中紀錄日本 INAX 博物館 的研究,說明世上第一片瓷磚是埃及金字塔內法老王陵墓的裝飾品,距今已有 4000 多 年歷史;而瓷磚經由貿易、殖民、戰爭和移民等人類生活路徑,開始傳播到世界各地。
  • 台灣花磚,源自西方的馬約利卡花磚(Majolica tile),馬約利卡磚來自西班牙,一般認 為是阿拉伯人從中東帶入西班牙,15 世紀後因為從西班牙出口陶瓷至義大利,中途必須 經過馬略卡島(Majorca),所以被稱為馬約利卡花磚。 
  • 17 世紀以後,馬約利卡陶瓷技術傳至英國(Victorian Tile),此後流行不輟,150 年後 又被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商人引進亞洲,並且帶入台灣,明確的紀錄可追溯至 1915 年。 
  • 2015 年,台灣花磚團隊購買和翻新嘉義市林森西路的一座木結構建築,爭取補助、修繕 完成後,他們在現場建立了古台灣瓷磚博物館(花磚博物館)展示收藏,紀錄了收集、 清理、復原的過程,近幾年也辦理推廣體驗活動,總體來說收藏橫跨 1915 年至 1935 年台灣的建築磁磚藝術。 
  • 2016 年,法國(Aix Marseille University)學者鼓勵英國(Victorian Tile)、西班牙 (Majolica tile)、葡萄牙、日本、新加坡(娘惹磚 Peranakan Tile)和台灣(花磚) 的學者共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,將其裝飾瓷磚文化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。台灣 的申請獲得了好評,部分原因是我們將裝飾瓷磚融入紅磚三合院,象徵本土融合,具有 獨特的台灣風格。 
  • 參考資料: https://nspp.mofa.gov.tw/nsppe/news.php?post=126778&unit=410 https://www.gvm.com.tw/article/82736 

花磚,破一片就少一片的文化資產,一片片被博物館的主人帶回老屋收藏、再造,以 它象徵富貴的徽章嵌入家飾、器物、壁面,企圖透過再被現代生活使用而重生。它的 身世也因此與檜木老宅寫下了新的糾葛:房子器物是自有的,安全,但可以買賣,花 磚像遷入的凋零貴族,有形的物質去留仍然得看看無形身價,如果身價不能大於房 價,或是載體沒有公部門的關注,終究不能保證何時會成為能被放下的收藏品。如果 身價大於房價呢?私有財身分又是否足夠支撐它的存續與價值? 

易禧樂學    EC-Learn (TW)
版權所有    羅菀榆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